首页 > 新闻中心 > > 正文

让非遗“活化石”融入现代生活(人民时评)

时间:2023-04-06 11:10:03 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


(相关资料图)
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,是增进民族团结、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

辽宁开展202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、进社区公益惠民活动;安徽发布“非遗主题旅游十大精品线路”,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;广东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,非遗精品力作精彩亮相……近期,不少地方围绕非遗推出一系列具体举措,促进非遗开发利用,助力非遗活起来、火起来。
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,是增进民族团结、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。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,不仅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、坚定文化自信,也能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。前不久,文化和旅游部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公布2022年“非遗工坊典型案例”,66个“非遗工坊典型案例”涉及纺染织绣、食品制作、雕刻塑造等多类非遗项目。“定瓷烧制:让传统技艺成为致富手艺”“苗绣:绣出就业致富新生活”“洛南草编:小草编闯出大市场”……一个个案例,既彰显着非遗的独特魅力,也启示我们,非遗是有生命力的“活化石”,完全可以融入现代生活。

非遗往往与现代生活有一定距离,如何让其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,正是激发非遗内在活力的重要课题。一方面,保护好、传承好才能利用好。只有在加强非遗保护的基础上,深入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,才能更好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。另一方面,利用好的关键在于坚持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从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,到利用非遗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,再到建设非遗特色景区,坚持守正创新,促进合理利用,才能让传统技艺重焕光彩,进一步发挥非遗服务当代、造福人民的作用。当非遗工艺品借助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,当非遗美食制作技艺经由短视频成为年轻人的下厨参考,当非遗戏曲融合流行音乐获得听众青睐,厚重的文化资源将滋养更多人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
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,关键在人。厚植人才沃土、传承后继有人,这既是全社会的深切期盼,也是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非遗的重要基础。目前,我国已形成以国家级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引领,地市级、县级传承人为骨干,一般传承人为基础,梯次合理的非遗传承人队伍。下一步,还应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,推动非遗学科专业建设,鼓励传承人参与院校学习和企业生产,提升创新创造活力和传承发展能力。

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历史,非遗的生命力则在于传承创新。我国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,如今已建立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,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,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、名册,居世界第一。在活态传承中有效保护、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合理利用,非遗就能成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,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。
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3年04月06日 05 版)


关键词:
x 广告
5月11日15时至12日15时,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36例

  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(记者 杜燕)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、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在12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

通讯:范长江侄女范家敏:“伯伯为全家带来新闻力量”

  中新网巴彦淖尔5月12日电 题:范长江侄女范家敏:“伯伯为全家带来新闻力量” 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 50岁的范家敏人生中的“骄傲

四川广安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5例 2000余名医务人员支援邻水

  (抗击新冠肺炎)四川广安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5例 2000余名医务人员支援邻水  中新网成都5月12日电(王爵 王林)12日上午,四川广安市召

国际护士节拳拳之心战疫情:小桌子,大责任

  中新网西宁5月12日电 题:国际护士节拳拳之心战疫情:小桌子,大责任 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 5月8日,是母亲节。在青海,恰是很多

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 入河北省南运河水量近1.5亿立方米

  中新社石家庄5月12日电 (李晓伟 任树春 吕培)据河北省水利厅12日消息,4月28日,京杭大运河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,截至5

广东暴雨天气将持续 需继续做好防御

  中新网广州5月12日电 (记者 王坚)广东省气象局12日发布消息称,10日到12日早晨,该省大部分市县先后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大众评测网版权所有   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  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