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中心 > > 正文

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试运行 科技让文明在“古蜀之眼”中闪耀

时间:2023-07-28 10:50:34 来源:科技日报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陈科 科技日报实习记者 李诏宇

7月27日正值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首日试运行,以“堆列三星,古蜀之眼”为设计理念的博物馆,如何通过新技术“加持”考古文博事业多元立体化发展?如何依靠科技助力文保、研究、修复,并兼顾新的展陈方式?带着这些问题,科技日报记者进行了探访。

外形酷似“古蜀之眼”的三星堆新馆是目前西南地区建成的最大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,分为地上两层、地下一层,展陈面积2.2万平方米。三星堆博物馆景区管委会规划建设部部长朱亚蓉说,此次新馆展出的文物多达1500余件,除了青铜神树、大立人等以前展出过的文物,还包括了6座新发现祭祀坑新出土的300多件文物。此外,1986年1、2号祭祀坑的200多件文物也首次亮相,新馆上新文物接近600件。

众多“国之重器”如何用科技手段呈现?记者看到,为保证三星堆“新六坑”出土重器,如青铜骑兽顶尊人像、青铜神坛等能在新馆陈列中与观众见面,同时又能保证文物保护、研究工作能顺利开展,在新馆陈列“天地人神”展区采用了数字化修复演示的新展陈方式。

其中,借助修复师的手工拼对结合AI算法,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化虚拟修复技术实现器物的跨坑拼接及修补复原,并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原比例研究性复原仿制品,重现文物神采。“将AI技术、3D打印用于文物修复和展出,这种全新的展陈方式,兼顾文物保护需求与陈列展示效果。”博物馆工作人员以“骑兽顶尊人像”展品为例介绍说,该展品分别由出自二号坑的铜尊口沿、出自三号坑的铜顶尊跪坐人像和出自八号坑的铜神兽组合而成,“通高超过2米的文物经历了3000多年的磨砺,本体脆弱。通过AI技术、3D打印以1∶1的文物模型展出,既满足文物安全稳定展出的需求,又可一睹文物的奇特与精美。”

记者了解到,新馆“世纪逐梦”展区的“方舱考古”展项,采用了裸眼立体新媒体技术,将考古方舱还原到展厅里,反映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六个新坑的发掘工作。而“巍然王都”展区的“三星堆遗址沙盘折幕”,则采用投影机矩阵无缝融合技术,配合同步播放系统,实现了近20个超高清画面同时播放延时不超过3毫秒的误差。

为适应不同文物高标准保护需求,馆内还安装了精准调控、自动监测调节的恒温恒湿系统。“针对象牙、玉石、青铜器、金器等不同库区文物各不相同的温度、湿度及空气洁净度要求,我们安装了恒温恒湿系统。”新馆建设方负责人李文博说,该系统通过制冷剂循环系统、空气循环系统、电器自控系统等互联系统构成,可实现室内温度和湿度精准且节能高效的灵敏控制,让文物能够“安心入住”。

同时,馆内墙装还采用新研发混凝土,能与室内空气发生矿化反应提升强度,并与抗震设计的展柜形成双重防震平台。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方面,新馆还依托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搭建一个包含综合管理平台、智慧导览系统、智慧讲解系统、票务系统、藏品管理系统、学术资源管理系统、文物在线监测、门户及公共服务资源等在内的智慧博物馆系统。

关键词:
x 广告
5月11日15时至12日15时,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36例

  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(记者 杜燕)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、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在12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

通讯:范长江侄女范家敏:“伯伯为全家带来新闻力量”

  中新网巴彦淖尔5月12日电 题:范长江侄女范家敏:“伯伯为全家带来新闻力量” 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 50岁的范家敏人生中的“骄傲

四川广安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5例 2000余名医务人员支援邻水

  (抗击新冠肺炎)四川广安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5例 2000余名医务人员支援邻水  中新网成都5月12日电(王爵 王林)12日上午,四川广安市召

国际护士节拳拳之心战疫情:小桌子,大责任

  中新网西宁5月12日电 题:国际护士节拳拳之心战疫情:小桌子,大责任 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 5月8日,是母亲节。在青海,恰是很多

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 入河北省南运河水量近1.5亿立方米

  中新社石家庄5月12日电 (李晓伟 任树春 吕培)据河北省水利厅12日消息,4月28日,京杭大运河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,截至5

广东暴雨天气将持续 需继续做好防御

  中新网广州5月12日电 (记者 王坚)广东省气象局12日发布消息称,10日到12日早晨,该省大部分市县先后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大众评测网版权所有   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  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