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中心 > > 正文

让居民敢消费 让民企敢发展

时间:2023-08-02 09:35:51 来源:北京商报

作为“民营经济31条”配套举措,8月1日,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措施正式推出。这份具体的任务清单,明确了“谁来干”,以及遇到问题时“该找谁”,也就意味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走深走实有了具体路径和责任主体。

“28条”之外,促消费同样抛出20条“大招”,涉及汽车、住房、餐饮、旅游等多个领域,坚定扩大国内需求,多措并举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信号不言而喻。


(资料图片)

几份重磅文件接踵而至,串联起了经济复苏的一体两面,促消费与促民营经济一个都不能少。

促消费的根源在收入,居民收入靠就业,最广泛的就业一定要有民营经济做支撑。促消费和促进民营经济就像是硬币的一体两面,一方脱离另一方无法独立运转。

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波浪式恢复过程中,内生动力尚未有效建立,国内需求不足是最主要的挑战之一。而消费既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,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头号引擎。

但促消费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掏空钱包、透支需求,它更像是一项系统工程,覆盖了促进收入增长到促进终端消费的全过程。

促进民营经济恰恰就是在源头上发力,让人们收入有保障有提高,进而有钱花、愿意花、敢于花。

正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所说,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,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,通过消费能力提升,提高居民消费意愿。

人们常用“56789”来概括民营经济的重要性,即民营经济贡献了50%以上的税收,60%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,70%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,80%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,以及90%以上的企业数量。

一头关系着国计民生,一头又连接千家万户,民营经济有活力,就能吸纳更多就业,居民收入稳定,消费意愿自然水涨船高。

当社会消费繁荣拉动经济增长,大环境又会“反哺”企业,在经营稳步向好的背景下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居民消费需求从“有没有”向“好不好”升级,“倒逼”企业转型升级,实现更加丰富美好的消费品供给,进而衍生出更多的创新动力,形成一种彼此促进、彼此支撑的良性循环。

对于经济增长而言,短期靠提振消费,长期靠技术创新,但是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抓手便是发展壮大民营经济。在这个信心比黄金重要的时刻,提振民营经济需要破除发展的壁垒,需要法制护航,需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。由此民企发展的信心才有保障。

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,维护民营企业的发展,就业、收入的预期才会同步提升,消费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,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也有了更强的基础支撑。促民营经济发展,才是促消费的解决之道,反过来激发市场活力也是促消费的发展之道。

今年5月,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曾表示,从中长期来看,我国消费规模扩大态势在持续显现,消费升级的驱动力还在增强,这些都会对消费的带动持续加大。

在解读“民营经济28条”时,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王善成说,系列举措“力求务实管用、近期见效”。政策动起来,经济齿轮才能加快动起来。

通过增加居民收入、扩大消费,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,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。消费是收入的函数,促进消费就必须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,让民营经济高枕无忧,做大做强。

关键词:
x 广告
5月11日15时至12日15时,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36例

  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(记者 杜燕)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、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在12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

通讯:范长江侄女范家敏:“伯伯为全家带来新闻力量”

  中新网巴彦淖尔5月12日电 题:范长江侄女范家敏:“伯伯为全家带来新闻力量” 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 50岁的范家敏人生中的“骄傲

四川广安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5例 2000余名医务人员支援邻水

  (抗击新冠肺炎)四川广安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5例 2000余名医务人员支援邻水  中新网成都5月12日电(王爵 王林)12日上午,四川广安市召

国际护士节拳拳之心战疫情:小桌子,大责任

  中新网西宁5月12日电 题:国际护士节拳拳之心战疫情:小桌子,大责任 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 5月8日,是母亲节。在青海,恰是很多

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 入河北省南运河水量近1.5亿立方米

  中新社石家庄5月12日电 (李晓伟 任树春 吕培)据河北省水利厅12日消息,4月28日,京杭大运河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,截至5

广东暴雨天气将持续 需继续做好防御

  中新网广州5月12日电 (记者 王坚)广东省气象局12日发布消息称,10日到12日早晨,该省大部分市县先后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大众评测网版权所有   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  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